新闻动态
狂抄中国作业的越南,到底算大国还是小国?能逆袭成发达国家吗?
越南,这个在东南亚版图上蜿蜒如“S”形的国家,始终在“大国”与“小国”的身份认同中反复横跳。
截至2025年,越南总人口已达1.003亿,跻身全球人口过亿国家行列,体量远超韩国(5176万)与朝鲜(2616万)之和。
其国土面积32.96万平方公里虽仅为中国的3.3%,却相当于3个韩国、1个德国,甚至比英国多出5万平方公里。
这种体量放在欧洲可称中等强国,但在东亚怪物房里仍显局促。
历史上越南曾试图重塑区域格局。
1970年代末,越南通过《越老合作条约》控制老挝军政,1978年入侵柬埔寨,次年剑指泰国,野心直指构建194万平方公里的“印度支那联邦”。
若计划得逞,其领土将超越墨西哥位列全球第14,人口突破2.5亿跃居世界第五,GDP总量更可能冲击万亿美元门槛。
但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彻底粉碎了这一蓝图——中国军队28天推进至谅山,摧毁越南北部80%工业设施,使其侵略机器瞬间瘫痪。
地理禀赋赋予越南独特优势。
湄公河与红河两大三角洲贡献全国75%稻米产量,热带季风气候实现一年三熟,2024年大米出口量达829万吨,稳居全球第二。
这种“饭碗端在自己手里”的底气,使其在2022年全球粮价暴涨时仍能保持社会稳定。
但狭长的国土形态成为致命弱点——东西最窄处仅50公里,缺乏战略纵深,一旦爆发冲突极易被拦腰截断。
经济领域越南上演着“抄作业”的疯狂戏码。
中国1986年开启改革开放,越南1987年启动“革新开放”;中国2001年加入WTO,越南2006年紧随其后;中国推行“中国制造2025”,越南2025年发布“工业4.0战略”。
这种亦步亦趋的模仿取得阶段性成果:2024年越南GDP达4658亿美元,人均GDP突破4623美元,相当于中国2010年水平。
三星、英特尔等跨国巨头将越南作为生产基地,2023年外资企业贡献了全国70%出口额和50%工业产值。
但光鲜数据难掩结构性危机。
越南手机组装业务80%零部件依赖进口,纺织业60%面料来自中国,2024年对华贸易逆差达600亿美元。
这种“两头在外”的模式使其沦为全球产业链最低端——每部iPhone组装仅赚10美元,而苹果公司获利超500美元。
世界银行报告指出,越南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已从2018年的3.2%降至2023年的1.8%,创新乏力问题凸显。
军事领域的模仿更显荒诞。
中国1990年代引进苏-30战机,越南不顾财政拮据硬买36架,却因维护不善导致半数趴窝;解放军2015年启动“史上最强军改”,越军照猫画虎更换军装样式,却在同年国防部晚会上误放中国红歌《歌唱祖国》。
更致命的是复制“军队经商”模式却缺乏监管,导致越军垄断房地产、电信等暴利行业,2023年军方企业利润占GDP的7.2%,远超国防预算。
文化剽窃引发国际争议。
从李子柒视频的场景复刻,到《还珠格格》翻拍成《越南格格》,再到将春节申遗模糊中国元素,越南在文化领域的“搬运”已触及底线。
讽刺的是,越南至今依赖中国紫金山天文台提供农历计算,其自研历法误差达3天以上。
这种“偷梁换柱”的行为,暴露出文化自信的严重缺失。
人才断层成为发展最大桎梏。
越南1亿人口中仅24%持有技能证书,半导体工程师缺口超5万,2023年北江省停电导致三星损失2亿美元,暴露技术工人短缺危机。
教育体系重文轻理,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0.7%,但STEM专业毕业生不足15%,远低于制造业需求。
与之对比,中国研发投入占GDP2.6%,5G专利全球占比38%,这种差距绝非代工组装可以弥补。
地缘博弈中的摇摆加剧风险。
2025年美菲试图拉拢越南对抗中国,但现实给予沉重一击——越南发电量30%依赖中国供应,中企在越投资累计达250亿美元,若关系破裂将导致其电子制造业停摆。
这种经济命脉的深度捆绑,迫使越南副总理陈流光2025年公开表态:“对华友好是头等大事”。
历史给越南的启示残酷而清晰:1945年胡志明宣读《独立宣言》时,75%民众是文盲;2025年越南人均GDP不及中国1/4,所谓“2045年成为发达国家”的愿景,或许只是又一个复刻他人路径的幻梦。
当中国新能源汽车攻克固态电池技术、C919客机打破波音空客垄断时,越南工厂仍在为苹果擦拭屏幕——代差已然形成,超越终成泡影。
上一篇:《舌尖上的中国4》新春归来
